第五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教育年会暨学年奖在京启动

2019年4月19日,2019第五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启动新闻发布会于2019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301报告厅举行。

“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由清华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属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协办。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教授,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张书鸿教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杜守帅教授、江南大学周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朝阳副教授,天津大学赵伟老师,北京理工大学王涛老师,李美寒老师,北京工业大学李明老师、北京工业大学刘宇老师等,以及现场五十余家新闻媒体。

环境意识的兴起,是现代设计走向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从环境意识的宏观视角重塑专业教育的价值观念,如何在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寻求人居环境设计的未来道路,这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由清华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属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协办。

人居环境是我们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在人居环境领域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正是我们中国人居环境学年奖设立的初衷。我们学年奖力图以走向整合的人居环境这种意识来克服由于专业的分化带来的隔阂,从而建构一个更为健康的人居环境审美体系。

学年奖启动五年以来,受到相关专业院校师生们的支持和热情参与,累计有近万名师生参与了学年奖的活动,同时学年奖也得到了各界媒体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在过去的四届当中,学年奖的展览、论坛以及年会先后走近了广州美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大学、四川美术学院以及西安建筑大学等高校,今年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将年会在江南大学举行。

(主持人:清华美术学院王旭东老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

发布会伊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方晓风教授回顾了2018年学年奖并分享了学年奖举办几年来的收获和成长,从展示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到,不仅收录作品的数量逐年增长,参加院校数量也在逐年增长,并且国外的学生作品也参与到了这个奖项的评审当中来。

2019第五届学年奖的主题“设计可持续”由晓风老师提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主任委员庄惟敏教授做了主题阐述。

庄惟敏教授“其实关于‘可持续’这个词,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因为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讲不陌生了,但还是很有必要在这儿做一点点解释,也算是跟各位,包括未来参赛以及未来评委们一起来探讨关于这个主题,我们怎么样能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便于下一个环节的发布和竞赛的设计组织。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第一任的挪威女首相布兰特兰夫人在她的一篇报告《共同的未来》中首次官方的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在这之前,我也追溯了各种提法,比如台湾地区叫做‘永续’,中国有些学者也提过叫做‘适宜’等等。但在那次之后,‘可持续’这个概念就变成了全球公认的。今天提出这个,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全人类的一个重大课题,因为到今天为止,我们说30年过去了,经历了社会重大变迁。在社会大的环境上我们有各种意向书,有加入的,又有退出的等等。当然这个概念已经最明确地反映在今天的各行各业里,特别是在人居这几个学科,从设计、建筑、规划、景观,在这样一个大的旗帜下,人和环境从来就没有分开过。所以今天我们再重新聚焦在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层面,它意义非凡,也可以作为我们五年的一个小结。”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

庄惟敏教授对“可持续设计”做了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产品服务的系统设计等四个层面上的解读并归纳了两个特点:

第一,它很宏观。宏观的一种定位就是希望我们也做一个五年的小总结,融合前面几届主题在一起。

第二,它又很发展。发展意味着开放,可以用多种方式、多种关键点来解读今天说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它是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这个题目也给了大家更多的展示空间。 

清华大学美术学、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委员李朝阳教授介绍了今年的参赛方案。

今年的参赛范围主要是涉及到设计、建筑学、景观学、风景园林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以及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大学生、研究生都可以参加。类别是分本科组和专科组。成为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这四个大板块。专科组分为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奖项是专业奖项,本科组分成建筑设计金奖、银奖和铜奖,包括入围奖若干名。金银铜奖分别是3个5个和10个名额。专科组的景观设计金银铜奖分别是1个、2个、3个名额,室内设计也是一样。可能会根据报名以及作品质量有一些小的变化。另外又设立了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朝阳教授)

评审标准:

1.应体现对社会、文化、历史及环境的关注,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2.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和问题意识;

3.清晰地表达设计分析思路和设计思考过程;

4.设计的调研和分析,也即其设计思维和设计逻辑应该是设计的一部分要特别体现出来,倡导创新性和独特性的符合设计目标逻辑的设计成果;

5.包含符合国家相关专业规范要求的完整的设计图纸内容;6.通过效果图、实体模型照片等方式客观真实地表达设计效果与设计意图;

7.关注结构、材料构造、及设备技术条件等工程技术可行性问题;设计涵盖多重因素,不仅仅是停留在视觉层面,很多相关的东西都要通过设计呈现出来。

8.版面要求图文并茂、内容完整、表达清晰。

参赛方法是通过www.xuenianjiang.com这个网址参加。

参评要求是集体报名,也允许个人报名参与。

时间安排:2019年4月19日今天是启动仪式,明天开始就可以提交作品了,作品提交截止时间是7月10号。

7月底对作品进行初选。8—10月是 专家评审,今年年会和颁奖仪式定在11月份。

大赛最终的获奖作品展览和学年奖的年会以及颁奖典礼都会选择一个院校进行。2019年最终的展览和年会,经过组委会商议,决定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共同举办。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杜守帅副教授)

今年学年奖的承办方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杜守帅教授介绍了学年奖全年安排计划以及作品展览和颁奖典礼时间节点事项:5月份筹备,10月31号作品初审,11月1号封闭评审,11月2号举行年会论坛,11月3号开始作品展。为办好学年奖,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成立了组委会,张凌浩院长任组委会主任,杜守帅教授为执行主任,副主任由主管本科教学的老师组成。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张书鸿教授)

媒体提问

记者:

请问张书鸿老师,面临现在的环境大问题,您作为高校导师应该如何指导大学生做环境设计?

张书鸿:

这位记者提问的问题太宏观了,就我理解的做一个简要回答。

艺术设计这个专业,现在大的方面是跟建筑、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纯粹的艺术,这些年在专业美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也在不断拓展,拓展专业的理念和办学方向。就环境设计,我们现在面临的90或者00后这一代本科生和硕士以及博士生,在进行环境教育时应该突出这样几个问题:

这个时代面临环境的迫切感,就是来自于环境的敏感性和压力越来越大,包括全球气候的变化、资源的消耗等。现在环境设计,大赛主题面是针对建筑物、城市、景观和室内。作为城市居民已经感觉到,如果不提环境,简单地进行设计,这种设计已经特别乏味了。所以把可持续性的理念紧紧贯彻到艺术教育的全环节当中。

具体有哪些具体措施呢?首先普及关于人居环境的大概念。吴良镛的概念应该在建筑院校和综合类院校里得到了呼应。关于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改革,这就特别细了,比如材料科学、设计方法论、设计服务概念等。最近有十年时间,又加了一个设计服务概念,这个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提法,将来可能会作为大赛以后发展的主题。谢谢。

记者:

请问方晓风老师,今年主题是设计可持续。从这个主题可以看到,目前设计界都在关注可持续和环保的道路,请问方老师对这个主题有什么看法?包括参赛的设计师有什么样的嘱托?

方晓风:

刚才庄老师已经做了主题的阐释和发布。可持续这个话题,总体上来讲是更宏观一些,因为这个可持续,比如环境问题、环保问题、生态问题、绿色设计问题等等。之所以叫可持续,这个也是近年来比较重的,可持续不仅强调人和环境之间,其实也强调人与人之间,包括我们讲的既有环境之间的一种可持续的友好关系,这一点这些年提得也比较多。如果在欧洲,有些院校还会开一门专业,设置授学位,他们叫社会设计,其实社会设计里也是从可持续这个概念里衍生出来的概念。可持续这个词是很直接的一个词,但其实它包含的内容,所涉及到的层面也在不断扩延扩展。最早的欧洲学者也好、政府官员也好,提出这个概念时是把环境问题作为首要问题,但是随着对这个问题讨论的深入,环境问题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所以可持续提出来,一方面是作为赛事组织者的一种态度、责任。另一方面,这其实也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并不是说由于这个概念的提出,为大家的设计捆住手脚了,其实不是这个概念。从某种角度来讲,可持续作为一个出发点,可能会更激发我们设计上的潜力和潜能。谢谢。

人民艺术网:

提问庄老师,目前教育院校设计类专业层出不穷,但同时也导致一些不好的设计出现,那您对以后的设计学子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庄惟敏:

你是想批判批判咱们的教育是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老师们都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当然有一件事情是非常清晰的,就是在大学里面,不是仅仅要教学生们技法,说把一个东西设计成什么,而是要教他们一种价值观,就是怎么样去看待一种创作,通过自己比如说营造出来的某些元素、构件、空间,比如建筑是有空间的,室内设计是通过一些面、家具来实现的。景观是通过景观要素。城市是通过街道、广场、建筑群。通过这些要素营造出一个自己理想中的环境,这是人工环境。人工环境无疑是强加在自然环境之上的,所以老师应该告诉学生们如何把人工环境加在自然环境之上,它又对自然环境友好,这是价值观的一种引导。技法其实很简单,我们学四年也好,五年也好,这种技法上的传授、知识的传授只是一部分。你提出的问题,也就是说今天的老师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或者年轻学子的价值观的形成上。所以第五届这个题目我理解更多是理念层面或者是思想层面的一种引导。谢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杜守帅副教授)

设计杂志:

请问杜老师,您可以分享一下江南大学在设计教育上的一些特色吗?

杜守帅:

非常感谢对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关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前身是无锡轻工造型系,环境设计专业其实原来是室内设计专业,是从1986年开始招生举办,这个专业从最开始的环境艺术设计改成环境设计专业。我们的教学特点主要是建筑、室内和景观一体化来进行培养的。到四年级第七学期时,我们会开设一些交叉课程、跨专业课程,第八学期主要是毕业设计。其中第七学期的跨专业设计或者交叉课程,其实和刚才庄老师提到的今年设计主题上面增加的一项,就是整体系统设计,与这个是有点契合的。我们发现,专业分得太细的话,并不适合学生进行一些问题的解决,有些问题并不是说专业划分越细越好,有些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比如上研究生课程的时候发现,比如垃圾分类,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到底是设计一个垃圾处理站还是垃圾桶还是整个垃圾的服务设计以及整个系统设计,如果专业划分太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低年级主要是技能技法的培养,到高年级阶段包括研究生阶段,主要是横向上的,是跨专业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而且应该关注更多整体的东西。我们在四年级第七学期、第八学期以及研究生阶段,更多的是推跨专业、跨学科的交流。这与庄老师提到今年新增加的主题是比较契合的。

(嘉宾合影)

(部分学生与嘉宾合影)

相关知识

第五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教育年会暨学年奖在京启动
2019年第五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教育年会暨学年奖启动
2019第五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正式启动
家装快讯|2022年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华浔杯”环境设计学年奖实施细则‍公布
2021年第五届“葵花奖”正式启动 全面覆盖智能家居领域
快讯:2020育儿环境设计论坛在广州设计周圆满举行
长沙市家居协会第五届换届选举年会圆满落幕
动能之光|第五届中国家居业重塑产业链价值大会暨中国定制两会即将召开
2021年第五届葵花奖评选活动将于3月25日正式启动 “企业新IP,专家来代言”招募葵花奖实力评委
专访第五届龙承奖设计师中国设计人物于是

网址: 第五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教育年会暨学年奖在京启动 http://m.jjzxw.cn/newsview1103.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