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识别再惹争议,拿什么保护我们的隐私安全?
智能音箱正借助AI的力量入主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庭,可最近,它却惹出了不少麻烦。美国当地时间7月11日,谷歌对外承认了其让承包商收听由谷歌虚拟助手记录的用户音频。无独有偶,今年4月,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也被曝出隐私问题。
你是否想过,入主客厅的智能音箱正在悄悄记录你的一言一行?又是否想过这些不被隐瞒的数据被心怀不轨的黑客利用?“入侵”生活的智能产品在带来万物互联的利好之外,它更像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会在哪个毫无征兆的瞬间突然落下。对于隐私安全泄漏的问题,我们真的无法避免了吗?
语音识别漏洞频出,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如何正确使用?
据知名调研机构IDC预估显示,2019年全球智慧家庭设备出货量将会增长至8.41亿台,2023年出货量还会再度攀升至14.64亿台。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家庭出货量增长37.3%,达1.69亿台。其中,智能音箱类设备的出货量增长最快,达2320万台。
德勤年初发布的报告认为,2019年将有1.64亿台智能音箱出售,总营收同比增长63%;Canalys数据则显示,年底全球智能音箱安装量将达到2.079亿台,增幅82.4%。
虽然不同的机构预测数据略有出入,但都体现了同一个趋势:智能音箱正在成为和智能手机一样的通用智能设备,是未来的流行方向。
亚马逊的Echo系列与谷歌Google Home系列是全球出货量最高的前两大智能音箱设备,合计近1000万台。但这两款产品却争议颇多,频现侵犯隐私安全的问题。
此前有报道称,亚马逊在全球范围内雇佣了数千名员工来收听Alexa与用户互动的录音。尽管亚马逊与这些员工签署了保密协议,但某些情况下,他们可以很轻易地查到用户的家庭地址等详细的信息。
对此,亚马逊的解释是:他们严肃对待安全和隐私,只听取了Alexa录音的“极小样本”。这些随机样本有助于培训其产品的语言理解系统,从而提高Alexa的理解能力。谷歌的回应也大致相同:所有的录音中只有0.2%会被审查且不与用户账号关联,此举同样是为了改进算法。
任何搭载了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功能的产品,用人工在某些节点上收听并注释信息,以便弄清楚发生了哪些类型的错误无可厚非。但在重视个人隐私的一些国家看来,这些酷炫的专利和技术都有可能侵犯用户隐私。
2018年谷歌就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据谷歌去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谷歌的控股母公司Alphabet去年遭遇的欧盟监管方的罚款,比全年预计应缴的所得税还要多。7月13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要求Facebook支付约50亿美元解决Cambridge Analytica数据丑闻引发的调查,这笔隐私违规罚款堪称历史之最。
或许智能音箱还立足于客厅,但带着摄像头的扫地机器人、监控老人小孩的监护器正慢慢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虽然保护好个人隐私安全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警惕性,但厂商在创造智能产品时,还是要将大众安全放在第一位。
万物智联时代,人工智能与个人隐私如何兼得?
IDC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音箱市场的出货量达到1122万台,同比增长787.2%。Canalys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智能音箱出货量全球占比51%,首次反超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音箱市场,今年底中国大陆智能音箱安装数量将超过5990万台,将以166%的增速领先全球。
尽管在国内市场,亚马逊和谷歌的市场占有率并没有那么大,但中国市场智能音箱玩家众多,百度、阿里和小米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占据了超过91%的市场份额。
这三家公司都提供互联网服务,拥有相当大体量的用户数据。智能音箱的市场竞争根本就不是技术的竞争,而是它作为出口,企业如何在5G大规模商用之前提前布局IoT的竞争。
智能音箱虽生于客厅,但必定不会“屈居于”客厅。未来,连接智能音箱的语音交互还会发生在车里、酒店、商业场所等空间,IoT设备的大规模爆发,语音交互的需求会更大,保护数据安全就变得更加重要。
从技术层面讲,区块链技术应该被派上用场。算力的提高和算法的突破还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但很多时候,用于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数据可能会是敏感信息。例如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由于法律原因医疗数据并不能被共享,这极大地制约了技术应用场景的拓展。而在5G时代,云计算也将和区块链技术一起发挥出巨大价值。数据上传到云端,以确保用于研究的医疗数据不被泄露和滥用。
从法律层面讲,让合规应用有章可循或许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在没有完善的技术能解决问题之前,使用法律法规以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是全球最普遍的做法。
2018年5月,欧盟颁布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企业获取及使用数据的方式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并且,GDPR对违法企业的惩处力度也是空前的。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目前仍处于制订中,无论是人工智能研发者、服务提供者还是使用者,都还对应用边界有着不够清楚的认知。
在加快立法的同时,还应该保护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土壤。保护个人隐私安全是基本要求,同样也不能忽略人工智能对数字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因为,人工智能专家学者、伦理学者、监管人员、公众代表都应该积极参与,尽快制定符合国情的法律法规。
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实属不易,放眼国内,人脸识别技术早在2014年就已经超过人类,直到2018年才算实现大规模应用场景的落地,语音识别以及交互亦是如此。有多少厂商能拒绝得了用户数据的诱惑?又有多少消费者能保证自己绝不会被黑客攻击?只希望不寒而栗的数据侵犯不会在现实中发生。
(文章来源:亿欧网)
相关知识
语音识别再惹争议,拿什么保护我们的隐私安全?
萤石获ISO/IEC29151:2017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管理体系认证证
海尔主导将用户隐私保护纳入食联网国际标准
人人都该了解的个人隐私保护方法
阿凡达丨打造本地化、离线、安全的智能语音解决方案
亚马逊、谷歌、苹果语音助手陷“窃听”风波,欧美多国开查
安全座椅写入立法,各位家长请别再侥幸了
实地集团AI语音获国际语音唤醒挑战赛第三名
应急供电、3D人脸识别、用户数据保护……京东2020版智能锁标准太硬核!
那些砸伤的孩子,该拿什么保护你?
推荐资讯
- 1灯塔组设计批评:光的背面 22565
- 2新中式设计,灰色调的空间,简 22272
- 3小米电视卸载自带应用教程!手 13810
- 4顾家家居37周年,家居电商的 13380
- 5大门向东属于什么宅?居家风水 12575
- 6入户门怎挂五帝钱?增加财运的 12293
- 7大门向东属于什么宅?居家风水 12019
- 8厨房在西北角怎么化解?室内风 10680
- 9“设计·生活”家装布局风水讲 10587
- 10如何清除洗手台上的污渍? 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