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末端物流的发展变化
2020年1月,新冠病毒疫情在武汉暴发并迅速波及全国,居家隔离成为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法。为了规避聚集性接触的风险,越来越多的人从之前到线下门店购买水果蔬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转为手机下单、送货到家,直接带来生鲜电商订单暴涨,传统超市的线上业务也快速增加,使“最后一公里”物流压力陡增。既要满足急剧攀升的配送服务需求,又要防止在配送中交叉感染,末端物流服务企业想方设法积极应变。
如今,持续了两个月的疫情远未结束,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消费习惯,也将深刻影响末端物流的发展。下面我们就来梳理并分析末端物流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无接触配送”大行其道
疫情之下,“无接触配送”横空出世。
为了减少直接接触,保护用户和骑手的健康安全,美团外卖于1月26日率先推出“无接触配送”并覆盖全国。作为一种新型物流服务模式,“无接触配送”是指,用户在下单时,通过订单备注、电话、APP内即时消息等方式,与骑手协商指定商品放置的位置,骑手送达后通过电话通知用户自行收取。
“无接触配送”受到广大用户欢迎。据美团外卖发布的《无接触配送报告》显示,在1月26日至2月8日期间,采用“无接触配送”的订单占整体单量的80%以上,且每一单外卖都使用该服务的用户达到66%。继美团之后,包括天猫超市、饿了么、盒马、京东、苏宁在内的外卖平台、生鲜电商、快递物流等企业都迅速推出了“无接触配送”服务。
1月28日,美团外卖发布了业内首个《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3月10日,由美团发起、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立项、多家行业协会与研究机构参与起草的《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共有七个部分,从术语定义、服务流程、异常情况处置、服务质量控制和服务要求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细则,为电商平台、配送及餐饮企业提供了翔实可遵循的“无接触配送”服务模式。
作为末端物流服务的一种创新模式,“无接触配送”改变了常规的面对面完成商品配送交付的方式,满足了在疫情这一特定时期用户对物流服务安全的需要。如果用户养成了习惯,有可能在疫情结束后继续选择“无接触配送”模式。
其实,类似模式此前就已存在,只不过是出于保护收件人隐私与安全,同时为了提高配送效率,节省人力,而借助智能快递柜、快递驿站、代收点等第三方平台,完成配送员不与收件人直接接触的物品寄递。
值得一提的是,“无接触配送”也有其他实现方式,最典型的就是社区提货站。社区是广大消费者的聚集地,也是商家必争之地。疫情期间,社区团购再次火了,很多线上线下商家都开展了此项业务,在社区设立提货站。如,物美多点提出设立“社区抗‘疫’提货站”,仅北京的4000多个社区中就设置了约2500个抗“疫”提货站。居民在多点APP上下单,门店接到订单后进行拣货、商品打包,配送员取件后送到社区,居民凭短信到站点自提,做到购物、结账、提货全流程无人员接触。
智能快递柜行业迎来利好
采用智能快递柜,用户可以自助完成快件寄取,这可以视为“无接触配送”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在疫情期间,很大一部分用户出于安全考虑,会有意识地选择使用“无接触”的快递柜。同时,快递企业为了保障快递小哥的安全,也大力倡导使用快递柜提供服务。因防疫需要,国新办也提出“要积极推广智能快递箱模式”。这将有利于快递柜使用率的进一步提高,相关企业已加速设备投放。
除了智能快递柜,还有可以保温、防错拿、防丢餐的智能取餐柜(外卖柜),带冷藏功能的医用柜,可以设置多个温区的生鲜自提柜……这些功能更细分的智能化设备满足了不同场景、不同类型商品的“无接触配送”需要,也在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后加快投放市场。
作为“最后一公里”物流解决方案,智能快递柜从2010年开始出现,2013年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已在我国一二线城市得到推广。国家邮政局3月27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主要城市已投放智能快递柜40.6万组,较2018年新增13.4万组,增幅接近50%,快件通过快递柜投递率超过10%。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635.2亿件,比上年增长25.3%,预计2020年快递数量将超过740亿件,同时快递柜投递率占比也将提升。
快递业务量逐年高涨,吸引智能快递柜市场涌入众多企业,他们分属于电商系、物流系、第三方平台,其中包括菜鸟网络、京东物流、苏宁易购、丰巢、中集e栈、速递易等。目前,快递柜企业仍普遍亏损,主要原因是智能快递柜的前期大量铺设所需成本高,包括设备制造和安装、运营维护、场地租金等费用,据业内人士计算,一台智能快递柜一年的投入和运维成本共计10万元左右。同时,快递柜企业的盈利模式不清晰,如电商、广告等业务仍在探索中。此外,用户也不愿意为使用快递柜付费。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阻止智能快递柜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企业仍在积极布局,争抢高档写字楼、大型社区的快递柜摆放位置,致使租金上涨,也推高了企业经营成本。
疫情使“无接触配送”走红,也使智能快递柜的作用受到政府、快递企业、快递小哥、用户的重视,将有利于其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相关企业发展无疑是利好。随着智能快递柜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相关服务标准缺失问题应尽快解决。
无人配送受到关注
疫情爆发以来,为了提高配送安全性,保障紧急物资的及时送达,无人机、无人车、配送机器人在疫区等地投入使用。
2月6日,一台京东物流的配送机器人将医疗和生活物资从京东物流仁和站送到武汉第九医院,完成了武汉市无人配送第一单。在医院内,多家公司提供的配送机器人在进行医疗用品、餐食等物资的运送。在武汉、十堰、赣州、温州、哈尔滨等城市的重点区域,顺丰无人机构建起空中应急运输通道,截至3月15日,飞行超3000架次,运送超11吨物资,其中包括防护服、手套、食品、药品等。
无人设备在本次疫情中发挥了作用,是否会加速无人配送的落地?
从市场需求来看,无人配送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难题。由电商带来的快递服务以及外卖、新零售带来的即时配送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而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末端物流人力资源日益紧缺,人力成本逐年上升,长远来看,无人配送未来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京东、菜鸟、苏宁、顺丰等企业都积极投入无人配送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测试,一些项目在一定区域内已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
从技术角度来看,无人配送车、配送机器人主要适用于城市内社区、厂区、园区等半封闭室外场景,单次配送量较大,灵活度高,但面临的交通环境相对比较复杂,需要高度可靠的软硬件进行支持。无人机主要适用于长距离配送,但具有航线申请困难、单次送货量少、配送成本高等缺点,其技术难点在于:自主规划路线和自动避障,同时又不偏离航线;电池的续航能力,保证无人机能够完成长时间飞行作业;安全飞行,在降雨等恶劣天气下不受影响。
概括来讲,无人配送目前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制约:一是无人配送设备的初期投资大,与人工配送方式相比,灵活性差,使用限制条件多,在单量不稳定的情况下配送成本比传统方式高;二是无人配送设备的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有待提高,无法实现大规模推广复制;三是政策法规较严格,基本上仍在试验性运行阶段;四是5G基站等支持无人配送设备的基础设施体系还不完善。
疫情的发生为无人配送提供了场景,相关物流设备的应用和研发预计将迎来政策上的鼓励,会促使相关企业加大投入。随着我国加速“新基建”发展,尤其是5G网络建设,会为无人配送提供技术保障。但目前无人配送仍面临不少挑战,市场刚性需求不足,规模化商业运营还有待时日。
前置仓——效率提升成关键
作为实现仓配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前置仓在末端物流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前置仓是供应链末端最靠近消费者的物流节点,凭借深入社区的优势,提高了配送时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因此受到生鲜电商、社区团购、O2O模式、“超市+餐饮”等企业的青睐。本质上,前置仓用小店的低成本模型做出了大店的品类广度和服务深度,为流通供应链的创新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前置仓的形式与价值都不同。生鲜电商通过“移动端下单+前置仓配货+即时配送到家”的模式运营,希望通过前置仓这种轻量化扩张方式迅速做大规模,代表企业有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线下零售商则试图通过前置仓来弥补门店密度覆盖不足的短板,代表企业有沃尔玛、永辉等。
据媒体报道,每日优鲜是国内最早实行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电商,2015年就开始布局,如今已形成“原产地供应商——城市中心仓——前置仓——消费者”的供应链物流体系。每日优鲜的1000多个前置仓分布在全国近20个主要城市,伴随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物流体系也在迭代升级。前置仓1.0版的面积在100-150平米,2.0版达到300-400平米,除了在冷藏、冷冻、常温的基础上新增餐食、咖啡、活鲜三个功能区外,面积扩大的另一个原因是满足品类扩充的需要,不断增加平台上SKU数。据悉,前置仓3.0版本已开始实验,将实现无人化操作。
疫情让生鲜电商订单井喷,新用户暴增,客单价明显提高,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像每日优鲜这样的前置仓生鲜电商,依托深耕供应链带来的强大组货能力,保证了类型丰富、数量充足的新鲜食品供应,并运用密集的前置仓网络,为用户提供了及时的配送服务。
疫情过后,生鲜电商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为了保证商品供应和物流服务的稳定,将进一步增强供应链能力,包括:扩充商品品类与增加商品丰富度,构建起全品类供应链,提升备货管理等商品运营能力;同时,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对前置仓进行管理,采用自动化物流技术提高商品存储量、加快订单处理速度、降低商品损耗,成为前置仓升级发展的方向。在这方面已有相关技术助力企业探索实践。
据了解,杭州慧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多种高速自动仓储和分拣系统,可助力前置仓实现标准化、自动化管理运作。如,高速立体自动分拣系统“闪电播”,作为慧仓独家推出的高性能、模块化、可按需扩展配置的订单自动分拣系统,采用高速运行的机器人快速准确地把货物运送到指定的货箱,效率是人工分拣的5倍以上;可以灵活组合应用,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支持多种订单分拣模式,包括波次分拣和单独分拣,并提供灵活的软硬件接口以便于快速替代人工分拣;具备高机动性、即插即用的工作模式。这些特点使闪电播非常适合前置仓的立体存储与订单自动分拣以及门店配货等场景。而“迷你库”是一种小型高速自动存储系统,类似集装箱的尺寸,便于灵活搬运,非常适用于面积不大、单量不太多的前置仓。该系统具有高密度存储和高吞吐量的特点,通过多个并行机器人的协同合作实现货箱的高速存取,以快速自动分拣商品。该系统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即插即用,数小时内即可完成部署。据介绍,这些智能物流系统已在一些生鲜电商的前置仓应用,并显示出良好效果:订单处理效率提升,商品损耗率下降,同时仓内作业人员减少到原来的20%。
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也给一些行业带来巨大商机。数字化转型在加速,行业边界被打破。新零售时代,线上线下全面融合发展,推动了整个零售体系与供应链体系的融合创新,从本质上看新零售的竞争就是供应链物流体系的竞争。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3225亿元,仅占中国5万亿生鲜市场总量的2.5%,但增长迅速,未来市场空间巨大。伴随新零售快速崛起的末端物流前景广阔,会吸引更多参与者,竞争也将更为激烈。随着用户越来越需要柔性化、敏捷化、可定制的物流服务,传统的技术手段和人工模式难以满足,以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技术促进末端物流升级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相关知识
疫情下末端物流的发展变化
携手电商物流赋能末端服务,鲁班到家加码售后服务保障
后疫情时代食品行业如何打响中秋营销战?京东物流邀你商讨新“食”机
如何攻占家居物流市场?德邦的物流+万师傅模式给出思路
如何攻占千亿家居物流市场?德邦的“物流+万师傅”模式给出思路
疫情按下暂停键,爱智贞起用广东备用仓库,货源、物流一切正常
【2020半年报】天加逆势增长,继续领跑末端市场
疫情下的中国家居市场 | 展望篇
生死时速:疫情下的国产供应链攻防战
疫情下,我们对话了20位商家
推荐资讯
- 1灯塔组设计批评:光的背面 24826
- 2新中式设计,灰色调的空间,简 24554
- 3小米电视卸载自带应用教程!手 15090
- 4顾家家居37周年,家居电商的 14619
- 5大门向东属于什么宅?居家风水 12693
- 6入户门怎挂五帝钱?增加财运的 12407
- 7大门向东属于什么宅?居家风水 12146
- 8厨房在西北角怎么化解?室内风 10800
- 9“设计·生活”家装布局风水讲 10700
- 10如何清除洗手台上的污渍? 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