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要人工智能,不要“人工智障”

人工智能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烦恼和问题着实不少:拨打银行热线,智能客服答非所问,想转人工太不容易;聊天机器人、语音翻译,被曝以人力辅助,欺骗公众;“ZAO”“蚂蚁呀嘿”等AI换脸软件,引发人们对这一技术安全边界的担忧。

  慢一拍,是“人工智障”;偏一步,是“智能人工”;快一着,就是“智能忧虑”。

  在人工智能耍酷的概念背后,其发展与老百姓的真实需求匹配度还有待提升,与实体经济融合尚有待加强,对科技、产业的有效支撑也还不够,需要正本清源。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浅层次来看,是资本“抢风口”和地区间“争帽子”。我国把人工智能列为关键的战略性产业,政策面大力鼓励。

  面对投资机会和政绩考量,无人驾驶、AI会客厅、智慧城市、人工智能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蜂拥而上,以致一些领域和地方出现项目烂尾、园区空心化、套现走人的资源错配现象。

  深层次讲,我们低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复杂性和难度系数,依仗我国在用户、市场、数据方面的规模优势,更多地追求“术”,停留在应用层面。

  有些终端产品,连上WIFI的音箱就称为智能音箱,装上选股软件就包装成AI炒股利器,甚至做内衣的企业都自称人工智能企业,更别提触碰伦理和法律底线的AI软件了。这些不过是换了个“马甲”,噱头大于实用。

  但在“道”的层面,包括基础算法和核心硬件的底层方面,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人工智能的基础在于数据、算法和算力,算力的核心在芯片,在芯片领域我国的技术薄弱环节已延伸到了人工智能芯片上,“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近期,“断芯”问题就困扰着一些新能源车企和手机企业。

  人工智能必须根植于产业和实体的发展,才能保证“超车”而不“翻车”。人工智能的正途是带动传统实体经济的革故鼎新,以增量带动存量,发挥头雁效应,更好地解决民生需求中的痛点。

  同时,我们还要在道德伦理、发展与安全等维度深层次追问,有效避免技术滥用和隐私泄露的风险。

(来源:中国家电网)

相关知识

央视网评:要人工智能,不要“人工智障”
央视网携手红星美凯龙 邀您“跨年焕新家”
定制快讯|央视网《超级工厂》走进索菲亚
TCL V8全场景AI电视:真正的智能交互是这样的
诗与家的邂逅 央视网携手红星美凯龙打造诗词专场直播
央视网与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拓展智慧家庭市场
高端定制潮流来了!家居行业跨入人工智能时代
都说房价要跌,可人工、土地、材料都在涨,听专业分析我懂了
官宣!央视网《超级工厂》走进索菲亚,点赞“智”造典范
联合光明日报发布虚拟主播 出门问问亮相2020服贸会

网址: 央视网评:要人工智能,不要“人工智障” http://m.jjzxw.cn/newsview89459.html
所属分类:智能家居

推荐资讯